logo

党建工作

传奇的一生悲剧的一生—— 11信管2班 贾伯灵

《蒋介石传》这本书从整体上对蒋介石的一生事迹进行了客观地描述。毋庸置疑,蒋介石在他那个时代是一个风流人物。他是少见的,非同小可的。虽然他没有流芳百世,但是 他以另一种方式让后人记住了他。有敬佩,有轻视,因为其一生有荣誉,有耻辱。我赞美蒋介石那独特的个性,困难面前毫无畏惧乐观的情绪。只是一个有个性甚至固执的人不该当总统,更不该在中国正处于病态的时候一步步放纵自己的野心。蒋介石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亦是悲剧的一生。

下面就从我对书中的故事加以阐述并同时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及由此学到的道理。

1.儿时的经历让他走上革命的道路。

蒋介石生于浙江奉化溪口,父亲是个盐贩 ,生意做得不错。自蒋介石出生以来,家里人一直认为他会继承他父亲的职业。谁也没想到他会走上革命的道路。蒋小时候活泼好动,但体质不是很好,后来由于经常在乡问的小溪中游泳和外出爬山,使他从小就很快摆脱了孱弱多病的体质而变得体魄健壮了,并在他那漫长的一生中一直保持到晚年。蒋介石从小就表现出自己的终身性格——“屡陷逆境”,但总能设法从逆境中脱身。据说他三岁月才有一次将一双筷子插入自己的喉咙,看能杵多深,他发现杵进去不难,可要拔出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弄坏嗓子了吧?”爷爷知道后焦急而又心痛地问他。“没事,我不还可以好好说话吗,我没哑。”他从床上一蹦而起冲爷爷大声叫道。他最喜欢的娱乐是玩打仗的游戏,和戴高乐将军小时候一样,“总司令”一律由他自己担任。据说他经常站在一块高地上,向小伙伴们训活或给他们说古道今,这样他很早就养成了在大庭广众之下演讲的习惯。后来他时常发表些没完没了的演说正是得力于这种早熟的演讲基础。而且也正是这种经历让他有了领袖的意识。

当然,我个人认为激励他走上革命道路的还是当时的动乱。蒋介石小时候经常能听到有关战争,清政府腐败等事情,正如书中作者所说,这种谈论本身可能并不会缔造出民族领袖来,但它确实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意志。蒋介石就是深受其影响。而且,他们家又曾受过欺凌,这使得他更加坚定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还有一个人需要特别讲一下,那就是蒋介石的母亲。蒋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妇女。她对蒋的影响是一生的。从小蒋母就将蒋介石送去私塾念书,含辛茹苦教育蒋,激励了蒋要为了母亲干出有出息的事。事实上,蒋介石的确是一个相当孝顺的人。自从革命以来,他曾许多次回家探望母亲。他在他“五十”岁生日会上说:“……对先母的记忆是不可磨灭的,她含辛茹苦地教育和哺养着我这遗孤。如今,她的陵墓上已草木丛生,我不能不痛感仍一事无成,我辜负了她老人家寄予我的希望。”

童年给了蒋介石坚强的体魄,非凡的勇气和领袖的萌芽。从此,蒋介石与革命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2.跟随孙中山,忠诚不移热血方刚特立独行。

蒋介石迫切希望结识一些革命者,能够给他机会大展抱负。这也是他爱冒险的表现。于是他来到东京,在这里,他结识了陈其美,又通过他见到了孙中山(这个对他一辈子影响最大的人)。从此,蒋介石就一直忠诚于孙。当辛亥革命的胜利胜利后的那段日子里,袁世凯等人窃取革命果实,建立反动统治。动荡与背叛时刻在孙中山周围起伏。蒋介石给予孙的建议也常常得不到采纳。蒋介石是个有个性的人,他由此多次不辞而别,就如他后来多次辞职来解决危机或来显示自己的重要性,但是这时他仅仅只是出于性格上的独特鲁莽。然而,一次次打击与背叛之后,孙中山才意识蒋介石曾给予他良好建议并一直坚定不移地支持着他。可以说革命道路从此开始对蒋正式开放了。

 作者说蒋成功的原因就是他的忠心,这点我非常赞同。蒋虽然有点固执己见,但他对孙、孙的三民主义一直忠诚,因为他一旦下了决心就不会再更改了,对领袖是这样,对共产党的看法亦是如此。一旦他认为共产党与国民党不相容,他就要急中全力消灭共产党,这是他的性格。

3.考察俄国敌对苏联政治体制,敌对共产党。

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决定联俄联共,蒋介石被派去俄国考察。这次考察改变了蒋介石一生的命运。他认识到苏联政治体制是独裁和恐怖主义的统治工具,它与以三民主义为基础的国民党的政治体制完全不同。蒋于是便开始敌视共产党,这就很好解释了蒋之后为什么挑起内战,把围剿共产党当作是首等大事。虽然有人说蒋挑起内战主要是因为毛泽东威胁到了他的统治,但我个人认为蒋在苏联的考察是主导。

4.政治权术,“进步”飞快。排除异己,成为新领导。

蒋不喜欢政治,但毫无疑问他喜欢权力。他受孙中山的赏识,但是史实告诉我们他不是继承人。有人说蒋介石善于搞政治阴谋,这是事实,但机遇也是少不了的。当时国民党左派与右派互相暗中谋杀,给蒋带来了不少机会。蒋在政治上是个天才,进步飞速,这与他的个人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5.北伐,“统一”中国。独裁统治,危机重重。

虽然当时军阀(主要有五个)实力非常雄厚,但蒋介石依然信心满满认为自己有能力领导这次北伐战争。自1927年张学良在东北改易旗帜后,蒋介石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国民党统治。一时的胜利让蒋介石有点自负,其实各地依然动荡起伏。蒋介石自己及外界认为他在1928年底已经取得了中国的“统一”,然而,这只不过是一个残酷的假象。这一假象表面显得堂而皇之,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它实质上并没有什么真东西。

蒋介石率军北伐一事深得民心,这使得许多敌对部队及其将领都投到他的麾下。但是这也带来了这样的问题:尽管蒋介石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而不时与各地的军阀进行激烈的战斗,但他却从没有真正地控制他的对手或征服他们的地盘。

6.日本入侵东北,采取不抵抗政策,将共产党是视为头等敌。

1931,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坚决采取不抵抗政策,仍然全力围剿红军,即攘外必先安内。结果东北沦陷,华北告急,百姓处于水深火热当中。蒋介石开始失去民心。这应该是蒋介石一生犯的最大错误。作者说蒋介石没有看清日本人的目的,到底是不是无从考证。但是,我们应该设身处地地站在蒋介石的角度想想,共产党的势力在不断扩大,作为一个统治者,他最担心的莫过于自己的地位不保。蒋推崇三民主义,却背道而驰,这一点上,他很悲剧。

7.西安事变, 被迫国共合作,坚持八年抗战。

由于蒋介石固执不肯抗日,1936年张学良与杨虎城将军在哀求蒋介石之后,采用“兵谏”,扣留了蒋。周恩来前往和平解决了这件事,蒋介石被迫答应国共合作,共同抗日。这次事件后蒋仍把共产党视为头等敌人,他更加地意识到灭共的必要。事实上共产党的确因为此事而受益匪浅,而这些对蒋都是致命的打击。

当然,过归过,蒋在接下来八年坚持了抗战,所做的贡献是历史不能消蚀的。蒋是个英雄。

8.固执己见 逐渐失去支持。

蒋介石的固执将在他后来的失败中再次表现出来。当他坐等日本人进攻时,共产党更加深入地打到了日本人的后方。他们并非每仗都打,但他们打的仗足以让人觉得他们已转入了进攻。日本人不时地进行疯狂的报复,他们烧毁村庄,犯下了种种暴行。

但是每次报复之后,共产党越变得更强大了,人们对他们所抱的期望也越来越大。而蒋介石在重庆或坐等观望或不安地来回踱步,总是固执己见,他没有看到,他这种按兵不动的做法正在为他开辟一条通向垮台的道路。

9. 失大陆, 退守台湾。等待时机 ,直至死去

蒋介石彻底地败了,国民党退守台湾。但这样的失败还没浇灭蒋统一中国的决心。来到台湾后,他采取了许多政策,改善人民生活,贯彻三民主义,但是其目标至死都是反攻大陆,并一直等待着机会。蒋在他最后的二十年使得台湾经济快速发展,他致死都没完成的梦想是“光复大陆”。但这又算什么呢?就像孙中山有时也是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家一样,蒋也是!因此,我们不该过分地指责。

蒋介石戎马一生,他干过很多大事,也犯下许多错误。蒋介石全面负责指挥东方战场牵制抵御日本兵力,取得的成绩为世界所公认。废除了列强强加到中国人民身上的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收回了中国失去近百年的台湾、澎湖列岛等领土。蒋介石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个领导全国军民抗御外国侵略者并取得胜利的领袖。1937911日,蒋犯下了他一生中最大的一个错误。当时他命令少帅张学良,尽可能地避免和日本人发生任何冲突。                                                                                                                                              这一命令注定了蒋介石最后的命运。

很多人认为蒋不爱国,缺少民族意识,可我认为不是这样的。他作为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岂会不爱国?

1906年,蒋上一堂日本人教的卫生课。日本教员拿出一个土块,将它比做中国,说中国有4亿人,而他手中的那个土块正好有4亿个微生物。这时蒋胸中一股怒火,他不顾军纪走上前去,把那土块掰成八块两眼怒视教员问道:“日本五千万人,是否也像五千万个微生物寄生在这八分之一中?”蒋当然是个爱国者!他坚持维护一个台湾原则,有很强的民族意识!“谁搞台独,我要谁脑袋。”这是他的名言。

人这一辈子,孰能无过?就算是毛泽东主席,也难免犯了许多错误。历史本来就是在曲折中蜿蜒前进的,这就需要有像蒋介石那样的领袖,敢于承担责任。只是一个失败者,人们更多是看到他的缺陷。

因此,我希望大家都能以辩证的目光看待蒋介石。

Copyright(c)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玉屏大道 邮编:33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