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党建工作

创新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


摘要:红色基因是对当代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推动学校红色基因传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当前,学校红色基因传承实践还存在多重困境,表现在红色教育资源短缺、传承体系松散、与专业教育融合性不足、数字化建设落后等方面。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提出五个“一”工程新举措—一类项目、一系列作品、一场讲座、一堂思政课、一个平台,为扩大红色基因传承资源供给,助力红色基因传承模式创新、确保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动力。

关键词:红色基因;五个“一”工程;思政教育

引言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党和国家革命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时代赋予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将红色基因融入当代高校对青年学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有利于不断培养大学生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担当感,有利于引导青年学子怀揣更为崇高的理想抱负,将个人的中国梦与民族、国家的中国梦紧密联系。红色基因是无数先辈们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结晶,信念坚定、艰苦奋斗、纪律严明、对党忠诚、勇于牺牲、实事求是等是它的基本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不断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全国高校思政教育的一大难点,搭建可复制、可传承的红色基因实践教育平台,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把得到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实现红色基因传承的价值引领,为学院的人才培养培“根”铸“魂” 更是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中之重。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对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系统理论研究,提出项目驱动下互联网+VR专业技术的红色基因传承理念,同时与红色教育基地合作共建,创新五个一工程构建高校红色基因传承新模式,用新的模式和平台解决高校红色基因融入和传承的重难点,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表”到“里”的全新转变,为培养新时代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垫定红色之基。

一.高校红色基因传承的现实困境

红色基因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凝练的精神财富,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红色教育题材。高校红色基因的传承既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也决定着红色文化精神的赓续和传承,在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学校育人环境的深刻变化及其时代要求。然而,审视当前高校红色基因传承的现状,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还存在不少困境,严重制约了红色基因育人效果的实现。

1)高校红色教育资源短缺。

红色资源是红色基因传承的基础,现实中的红色资源虽然丰富,但对于高校来说,还存在供给不足的困境。线下高校传承红色基因囿于经费、时间、场地等因素制约,红色活动多是碎片化、零散的,形式局限于红色教育宣讲、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红色主题实践活动等。这些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存在主题不够鲜明、形式不够新颖、不能找到学生情感的共鸣点等问题,而且局限在校内课堂、校外周边革命遗址遗迹,不仅使得大学生产生思想疲劳和精神倦怠,还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记忆的形成以及红色基因深层次、全方位育人效果的实现。此外,革命遗址遗迹、革命文物等资源虽然不少,但多数地处偏远地区,且分布较为零散,难以常态性、系统性地融入学校教育。

2)高校红色基因传承体系松散。

目前大多数高校传承红色基因尚未形成系统的内容与实践体系,缺少顶层设计、科学统筹和合理规划,红色教育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强。高校虽然开展了很多活动,但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也没有达到持续的活动效应。学生们若想到实地开展红色主题活动大多是通过自主项目申报的形式,活动主题、地点都带有随机性,难以达到全方位、立体式的红色基因传承效果。实践活动也只是停于表面,例如采用最多的就是参观,参观之前没有任务布置,参观之时没有动手实践,参观之后没有深入讨论,学生们被动接受红色教育,无法深层次解读红色资源,实现对红色精神的内化,更无法从自我思想层面上将红色基因传承与自我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

3)高校红色基因与专业教育融合性不足

大学生是高校红色基因传承的主体,但大学生们没有经历过惨烈的革命时期与建国初期创业的困难时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不强,他们普遍认为学好专业课要比学好红色文化更为重要,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的学习自然而然就被高校及学生放在了次要位置。如何挖掘大学生各类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红色教育及专业课学习的有机融合,使思政教育成为强化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效手段,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立德树人、德技双修是目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高校陆续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概念,通过将红色基因融入课堂教学实现红色基因的传承。但在实际实践过程中,课程思政虽将各学科融入思政元素实现协同育人,但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红色思政元素比较困难。且当前高校课程思政主要停留在表面的课堂理论灌输,缺乏情境式体验或实践体验,单一的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们对红色文化体验的多元化、互动性需求和个性化的知识需求。

4)高校红色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落后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对高校红色基因传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内涵丰富的红色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结合,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让思政教育更富感染力和吸引力。新媒体、新技术使大学生对红色基因的接受方式和交流方式快速变化,越来越多的高校依托QQ、微信、论坛等互动平台和工具,搭建红色主题互动空间,进行红色文化的互动交流。但是高校红色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尚未与时俱进,还未打造出优质的数字化红色教育平台,未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开发。

二.五个“一”工程构建红色基因传承新模式

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将红色基因的融入和传承工作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通过对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提出“五个一工程”新举措,构建红色基因传承新模式,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思想信仰、理想信念和梦想信心。“五个一工程”内涵丰富,具体包括一个项目、一系列作品、一场讲座、一堂思政课、一个平台。



1)丰富资源供给,建立项目驱动的红色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学院为整合各方红色教育资源,发挥集聚效应,通过促进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按照“目标共同、机制共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原则建立“1+N”实践育人共同体,推进院地合作机制和深度融合。“1”是信息管理学院,“N”是多方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的选择至关重要,学院秉持“重走红军路,传承红军魂”的理念,规划出一条江西井冈山、浙江嘉兴、贵州遵义到云南昆明、陕西延安、吉林长白山的红色实践路线,实践路线途中的红色教育基地多含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便于实现与学院的资源共享。与此同时,信息管理学院积极组建了一支专业性强、感召力大、爱国情怀深、合作氛围浓的红色思政队伍——“VR思政团VR思政团由思想政治觉悟高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学生干部组成。学院将红色基因教育纳入到“VR思政团的发展规划中,把“VR思政团打造成传承红色基因的骨干、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主力军。为进一步实现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延续性,学院与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签订志愿服务协议,达成合作共建意识,每年以团中央或地方暑期三下乡项目的方式,派遣“VR思政团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地调研。项目驱动的红色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不仅为红色教育基地文化传播带来新的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红色基因传承育人品牌文化,还逐步完善红色基因融入学院思政教育的常态化机制建设,实现实践育人项目化配置、合作化建设、品牌化培育、规范化管理。

2)突破思维局限,产出红色内涵丰富的VR导览系统作品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至关重要。学院不仅鼓励“VR思政团沿着规划好的红色实践路线重走红军革命路,深刻领悟革命战争年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中国革命精神,还倡导成员们在实践中深挖历史背后丰富的红色文化,用创新式的表达方式传播红色基因内涵。学院以开发、完善基地VR系统为导向,组织“VR思政团前往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现场调研,明确红色实践主题,深挖景点背后丰富的红色资源,为开发完善VR导览系统积累丰富素材。“VR思政团充分发挥VR专业优势,产出一系列具有红色内涵、有效传播红色精神的红色基地VR导览系统作品,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红色景点沉浸式体验,拓宽红色基因传承的深度,在专业知识与红色基因传承的有机融合中赓续继续前行的力量。 “VR思政团与红色基地的合作与交流,既推进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走实、走深、走心,又推动红色资源挖掘整理和保护,不断探索院地在传承红色基因中优势互补、合作共建的新路径。

3)发挥主观能动性,开设“主人翁”意识的红色基因传承讲座

“主人翁”意识是项目驱动背景下高校红色基因传承的必然选择,其本质是强调学生们的主动性、参与性、互动性,将红色基因传承从“权威灌输”转向“主动认同”。学院拟让“VR思政团成为红色基因的自觉传承者与忠实传播者,鼓励成员们将优化后的VR导览系统作品作为红色教育素材引入校园,推进校内红色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例如将VR导览系统作品作为党员、团员、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教育素材,“VR思政团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主讲者和宣传者,带领同学们体验红色基地的VR导览系统实现云徒步,并分享VR导览系统开发过程,以点带面,形成红色价值观引领机制,实现红色基因价值内化。树立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拓宽红色基因传承广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科技转化。

4)创新传承方法,构建VR特色专业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思政课

VR体验红色文化已经成为目前思政教育的一大亮点,也将会成为一个常态。学院打破传统的“思政课程”教育模式,将红色基因传承与课程思政有效结合,推动红色基因教育基地的资源更好地转化为教学资源,拓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资源,实现“课程思政”浮于表面的实质性转变。具体来说是将红色基因的内涵渗透到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将基地VR导览系统的优化设计项目融入到教学设计中,通过体验式情景教学,实现红色教育处处现、润物无声记心间的效果。特色专业结合思政教育的混合式模式将成为学校红色基因传承的一个重要趋势,该模式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推动红色教育从说教式向参与式、单一化向综合化、平面性向立体性的转变,还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课程的同时,获得了思想政治的提升,得到了专业能力的提高,达到了双赢的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也推动了学院红色基因传承环境、资源、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5)夯实人才培养,搭建四维一体的红色基因实践育人平台

学院通过搭建社会实践养成、课堂理念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四维一体"的红色基因实践育人平台,打造人才培养意识的红色基因传承理念,把红色基因传承融入到学院人才培养全过程,使之内化为全院师生的精神品质。社会实践养成的关键是将红色基因融入校外社会实践。通过与红色教育基地的合作共建,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使其在反复实践过程中去体会、感悟和成长。课堂理念引领的关键是将红色基因融入课堂实践活动。依托社会实践成果开展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活动,让大学生们拥有一个全新的交互式、全景式学习环境,极大增强学生们对红色文化的体验感。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将红色基因融入校园实践活动。“VR思政团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第二课堂或校园文化节等形式开展红色基因教育拓展活动,给学生提供自我锻炼的有效平台,让学生达到学、知、信、行的统一。创新创业实践的关键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科技转化。学院不断拓宽红色基因传承广度,将最终成形的一系列VR导览系统作为VR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的重要成果,为搭建红色基因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提供了有效支撑。

三.结语

红色基因传承自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热血书写的革命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员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的强大内驱力,是应该印在当代年轻人骨子里、流淌在血液和抒发在脑子里的传承序列。

信息管理学院通过“五个一”工程探索出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新模式,“VR思政团为先锋队,由点带面,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与红色基因教育基地开展合作共建,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努力发挥平台展示作用;用VR导览系统、红色讲座和思政课,检验红色基因融入学生思政教育情况,不断发挥问题导向并解决作用。高校思政教育中红色基因的融入和传承应该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去思考和完成,不能走形式、走口号和走浮夸,要能实现专业学习、思政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提升红色基因传承的主动性、有效性、科技性、全面性,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文化,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红色文化精神的赓续和传承。

当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的历史重要阶段,高校的莘莘学子们更应该有序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接手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重担,在新的历史阶段不断发光发热,当好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未来,青年学子的综合素质关系着国家、社会、民族的发展命运,将红色基因融入青年一代的思想教育中,是时代的选择,更是传承稳定的必要路径,是高校大学生不忘本、不忘跟、不忘革命理想的根本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数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今天,青年一代再无法为他们做些什么,唯有不忘初心,继承好红色血脉、保护好红色基因,更要学习好红色文化,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为伟大的民族复兴梦奋斗终身,为中华崛起奋斗终身!

参考文献

[1] 董晓舫.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探索[J].公关世界,2022(06):141-142.

[2] 蔡霞,刘敏.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以直升红色家园的实践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06):171-172.

[3] 蒋研川,喻露悦,赵艺璇.基于红色基因传承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路径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2,14(02):1-5.

[4] 朱华西,田敏,赵芳.基于VR技术的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4):46-48.

[5] 渠长根.学习习近平关于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9(02):2735.

[6] 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三)[J].前进论坛,2021(09):18-19.

[7] 方开燕.“VR+红色基因库融合传播的应用[J].新闻战线,2021(20):79-82.

[8] 杨玉萍.高校学生党员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03):271-272.

[9] 刘斌,夏玉凤,杨谣.困境与突破:互联网+”背景下学校红色基因传承路径研究[J/OL].当代教育论坛:1-8[2022-02-15].

[10]     黄恩华.高校应成为红色基因传承的主阵地[J].中国高等教育,2019Z1):43-45.

[11]     王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7):132-134.

[12]     段兰兰.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思政育人的路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4):20-21.


 


Copyright(c)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玉屏大道 邮编:330032